目前分類:閱讀 (12)
- Jan 23 Sat 2016 19:25
[讀冊]解憂雜貨店-東野圭吾
- Nov 03 Mon 2008 15:44
彼岸島
最近看到最欲罷不能的漫畫,大概就是彼岸島了。
平常我看漫畫的速度是一天一本,多了難免覺得走馬看花,失去看漫畫的興味,不過最近整個被彼岸島所蠱惑,一口氣連看五本也不累,睡前看到晚上做惡夢也不怕,閱讀速度陷入失控飆速的狀態。
- Jul 16 Wed 2008 16:50
煤圖一雄
- May 04 Sun 2008 23:30
讀徐四金談《愛與死》
畫中人:Orpheus
我對徐四金作品印象最深的,不是《香水》(因為沒有看書只有看電影),而是《夏先生的故事》,因為插圖很漂亮,讀起來也可愛,大約十三、四歲的我,還以為徐四金是個旅外華人作家咧。
- May 04 Sun 2008 11:32
《夢遊》
在看完《蜂鳥的女兒》和《巴黎野玫瑰》之後閱讀此書,有種豁然開朗的輕鬆,就像看完了「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和任何一部典型、刻板印象裡的冗長法國片後,突然來一部好萊塢懸疑劇情片般,讓人衰竭的閱讀神經活絡起來,重新體會了津津有味的閱讀樂趣。
- May 02 Fri 2008 15:42
《巴黎野玫瑰》
對於沒有耐性的讀者來說,我會建議:前50頁+後50頁=看完80%的《巴黎野玫瑰》。當然,如果真的這麼閱讀下去,閱讀的樂趣也就蕩然無存了。
- Apr 16 Wed 2008 18:43
蜂鳥的女兒
還記得大學生涯裡的倒數幾個學期,我和好友阿碰一起修了「現代外國文學」這門課,當作我們越來越少必修交集外的一絲聯繫。那時候阿碰初次出外租屋,星期四早上走路來學校時,會順道幫我買早餐,我們就著早晨灑滿教室的陽光,溫吞地享用早餐,一邊聽著西洋文學史的發展,一邊為老師顛顛倒倒重複著的自大話語竊竊發笑。
我多麼想念那個情景,明朗的陽光,還不太炎熱的天氣,妳和我,無憂無慮地沉浸在文學世界。
- Mar 04 Tue 2008 22:42
《小女孩與香煙》
由一根菸而引起的兩股波瀾,罪人在法院接受人類制定出來的律法審判,同時也透過媒體之眼,被群眾暴力與文明脅迫所公審。《小女孩與香煙》的作者試圖檢視人們自以為合理的道德規則,找出現實的荒謬。
- Jan 15 Sun 2006 13:53
穿著Prada的惡魔
書本介紹請按我
借到這本書的第三天就被圖書館催還了
其實我也是預約書到才想起還有這麼本書的
當時預約人數都排了兩三個
不過幸好昨天就一口氣看光光
悠閒地在音樂和閱讀之中度過期末考完的寧靜
能夠好好地、有興味地閱讀真是令身心無比舒暢的活動哪
這本書好厚唷,三百多頁
不過我深深認為拍成電影可能會更有效率一點
因為裡頭大部分的內容都差不多
只是在描述時尚大師的上司有多麼不講理令人討厭
時尚界的生活有多麼變態之類
用看書的方式閱讀這種純描述現象
而沒有什麼特別的心靈檢討或啟發性的內容
還不如舒舒服服用看電影的方式
更能感覺那些文字符號號代表的高級華麗與奢侈呢
又不是認名牌商標的考試
光看那些不斷湧出品牌符號多累呀!
我更想知道那件衣服長什麼樣子、有多美
得了厭食症的大家長得有多麼變態
總之,聽說這本書要出電影版了
想看的人還是看電影就好
時尚生活用影像絕對比用文字精采點
你看哪個時尚雜誌都是文字而不是滿滿照片的?
- Dec 28 Wed 2005 15:11
14種超級食物
作者:史提芬‧普拉特
凱西‧馬休斯
相關書籍資訊請按此
從浩然借來看的,其實看網頁就很多惹
但是我不想要什麼訊息都從網路上取得
這樣會養成攝取知識不夠精確出處不夠明白的壞習慣
書裡面寫出很多詳細的東西,不過其實簡單來說以下資訊就足以給大家簡略的參考
多將這些超級食物運用在日常菜肴裡,取代平常的飲食
其實也可以省下很多時間想說今天要吃什麼呢
1. 豆類: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的豐富來源
■所有的豆類都是超級食物,扁豆、青豆、豌豆、四季豆、蠶豆、黑豆、紅豆最常見。 ■建議:每星期至少吃豆類4次,每次0.5杯(一杯指約一個棒球的大小)。 |
2. 藍莓類:超級抗氧化劑
■夥伴食物:紅葡萄、草莓、櫻桃、蔓越莓、覆盆子、黑莓,以及其他新鮮、冷凍或乾燥的莓子。 ■建議:每天食用1~2杯。 |
3. 青花椰菜:強力抗癌武器、素食者的鐵質主力來源
■夥伴食物:甘藍菜、高麗菜(包心菜)、白花椰菜、白菜、青江菜、芥菜、蕪菁。 ■建議:每天攝取0.5~1杯。 |
4. 燕麥類:降低膽固醇與血糖的功臣
■夥伴食物:糙米、小麥胚芽、小米、黃玉米、亞麻籽粉、大麥、小麥、蕎麥、黑麥。 ■建議:每天5~7份上述全穀物。 |
5. 柳橙:維生素豐富,吃比喝更有益
■夥伴食物:檸檬、葡萄柚、其他柑橘類水果。 ■建議:每天吃1份。 |
6. 南瓜:富含類胡蘿蔔素(α+β)
■夥伴食物:紅蘿蔔、地瓜、橙椒。 ■建議:每2~3天吃一次,每次1.5杯。 |
7. 野生鮭魚:提供必需脂肪酸
■夥伴食物:黑鱸魚、牡蠣和蛤蜊、沙丁魚、比目魚、罐裝青花鮪魚、鯡魚、鱒魚。 ■建議:每星期吃2~4次。 |
8. 黃豆:最佳植物性蛋白質
■夥伴食物:各種黃豆製品,如豆腐、豆漿、味噌。 ■建議:每天至少15克黃豆蛋白,把一日的份量分為兩頓或零食來吃。 |
9. 菠菜:營養模範生
■夥伴食物:甘藍菜、芥菜、青江菜、羅曼萵苣(俗稱「大陸妹」)、蕪菁葉、橙椒。 ■建議:每2~3天吃一次,每次一杯。 |
10. 茶:富含兒茶素,降低罹患各種癌症的風險
■建議:每天至少一杯。 |
11. 番茄:富含茄紅素,好處多得說不完
■夥伴食物:紅西瓜、紅葡萄柚、柿子、木瓜、紅心芭樂。 ■建議:每天攝取一份加工處理過的番茄(如番茄醬、番茄汁)或夥伴食物,以及每星期許多份的新鮮番茄。 |
12. 火雞(雞胸肉):瘦肉蛋白質最豐富
■夥伴食物:去皮雞胸肉 ■建議:每星期3~4份,每一份約85~115克。 |
13. 核桃:不飽和脂肪酸降低膽固醇
■夥伴食物:杏仁、開心果、芝麻、花生、南瓜子、葵瓜子、腰果、胡桃、夏威夷果、榛果。 ■建議:一星期吃5次,每次約25~30克。 |
14. 優格:益菌強化免疫系統
■ 建議:每天兩杯 |
每日營養攝取量
1.蔬菜 5~7份
1/2杯煮熟的蔬菜或生菜
1杯生的綠色蔬菜
1/2杯蔬菜汁
2.水果 3~5份
1/2杯切好的水果
1/2杯水果汁
1片中等大小的水果
2大匙葡萄乾,3顆黑棗
3.黃豆 1~2份
4.動物性蛋白質 0~3份
煮熟的瘦肉雞肉或魚肉
5.素食性蛋白質 3~6份
1~2個蛋白
90克的豆腐或其他黃豆製品
1/2杯煮熟的豆子或扁豆
6.健康脂肪 1~2份
30克(24顆)杏仁、15個核桃
1大湯匙的油
3/8個酪梨
7.全穀物 5~7份
一片全麥麵包
1/2杯煮熟的穀類或義大利麵
8.高鈣食品 2~3份
1/2杯脫脂的軟乳酪
240毫升脫脂的優格或牛奶
9.堅果 5份
2大匙花生醬或30克的堅果和種子
10.魚類 2~4份
- Dec 27 Tue 2005 22:02
上海寶貝
昨天百憂姐丟了《上海寶貝》的線上版給我,因為一個章節看起來不多 , 又只有三十二個章節,以為可以輕鬆看完,便決心閱讀下去,只是看到十幾章時,就受不了用電腦閱讀的難受感,加上一堆廣告視窗的彈出,索性跑去交大圖書館借紙本來看。
原來網路上看起來也沒有很多的東西,其實紙本的份量一點都不少。看小說就是要打鐵趁熱,昨天一口氣就看完了(我看我真的是一點都不想考研究所了)。
這本多年前轟動一時的禁書,內容在今天看來,總讓我想到Sex and The City的Carrie。作者衛慧半自傳式地描寫自己與愛人天天及情人馬克(德國人)間的情與欲,天天給他靈魂上的愛情滿足,他們同居,有錢,過著只作自己喜歡的事的生活,這個身體和靈魂都孱弱,並且極富藝術及悲劇性格的男子,可以提供非常棒的吻和愛撫,但是不能做愛;另外一位德國男子馬克,提供給作者一次又一次完美的高潮與肉體的愉悅,他已婚,有著美麗善良的德國老婆和小孩,深愛自己的家庭,也愛偷中國女人的腥,這是滿足一份完整情感的兩種追求,如同作者,需要天天也需要馬克,只是馬克對這種兩方面的追求並沒有任何罪惡感,而顯得理直氣壯的。
這不就很像Carrie和Eden還有大人物之間的糾結心理嗎?不過顯然Sex and The City和Eden之間的靈肉關係並沒有如此強烈,但是他和大人物間無法制止又充滿罪惡感的交往與性行為和衛慧的出軌類似。衛慧並沒有在文化差異這方面多做討論,也許是因為上海姑娘的關係吧,早已習慣了這充滿外國面孔的社會氣氛,她知覺中國社會裡的女人與洋人交往起來仍有些微妙的心理感受,但她個人完全是平常地面對,不比較不討論不關切中西人種與思想的差異。
遊移於精神戀愛與肉體慾望之間的強烈情感衝擊,是整本書的主幹,衛慧具備著所有擁有寫作天份的作者都有的文字感染力,情感強度表現得相當令人震懾,如果有任何要禁這本書的原因,大概就是她把禁忌與不道德的衝動寫得太淋漓了,讓人那麼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心底鼓動的那份渴望。不過持平而論,那這樣邱妙津要更先一步遭禁才對,邱妙津的感染力要把人的心都擰出血來了那樣。
畢業於上海復旦中文的衛慧,字裡行間充滿了一種知識份子的傲氣,以及一些不太過份的掉書袋,掉的是一些平時的個人閱讀和當代的品牌認同。不曉得是否是受到村上春樹的影響,衛慧在這本書裡大量地寫入一些品牌,G2000或是什麼,就像村上一樣在可以不要寫到品牌的狀況下,刻意去以符號的方式代表些當代的氛圍。這正是讓此書失去永恆性之處,或許因為取材的品牌不夠具代表性,品牌價值沒有那麼絕對,才過了不到十年的時間,書的內容就因為那些失去價值與代表性的符號,瞬間泛黃起來。永恆性的符號,譬如孔子,他的價值屹立不搖,幾千幾百年來地樹立著,因此無論什麼時代裡使用起來,都沒有太大的象徵差異;但是用的是痞子蔡或是駱以軍,他們對當代確實造成了影響,但是並沒有具備經典的成分,二三十年過去後,這些在當時看來新穎的符號馬上就變成了過氣泛黃的象徵,同時也困窘地揭露了作者取材眼光之狹隘。像我覺得她以G2000的西裝外套來寫表姐菁英份子氣息的文字就覺得有些好笑,當然他如果用LV包包之類的字眼,也會顯得太過大喇喇地庸俗,因此我不認為在寫作過程中品牌是可以拿來用作符號的,那價值變動太大,不小心就會使作者難堪。
另外談的是她的傲氣,這點讓我想到張愛玲。衛慧出身自好家庭,畢業於好學校有個聰明的頭腦(她的文字確實也透露出聰明人的細膩),臉蛋也長得漂亮,甚至可以專心寫作而不用工作,工作只因為觀察人們有趣。目前看過的好作家們大概有三型,一種是傲,一種是苦,一種是哲人型的,但當然類型也會彼此滲透著,並非強硬硬地劃作三塊。傲的作者寫出來的東西具當代性,他們條件好,足以融入主流社會與較高的階層,具有搔癢的性質,使得差不多中等階層以上的讀者看了有種過癮的感覺;苦的作者具備寫永恆價值的能力,他們比較像早期的知識份子,特意與主流價值和社會疏離,保持一種邊緣性,承受較大的精神折磨,不像傲的作者樂於「我愛身分地位」;哲人型的保有一種幽默與敏銳,不太邊緣化也不太媚俗,最具價值的是他們獨到的眼光,可以帶給人們新東西。
張愛玲也是有傲氣的,卻又有些尖酸,平滑了她可能會流於媚俗的尷尬。衛慧和張愛玲的傲,來自於他們的處境,那令人發暈的上海城,和正劇烈變動著上海的時代,這個變動仍然在持續地刺激著,這是種時代氛圍非常好的優勢助力。衛慧的傲氣使得整本書具備清楚的性格,明確的性格輪廓是任何一部小說都該極力刻畫的。不過我還發現一點有趣的地方,順道一提,就是小說裡的上海女人,總是不小心就瘦了,真是奇怪哪,中國明明是個重油重鹹又美味滿街的地方,紅樓夢裡的貴太太們沒事就有堆精緻的點心嗑著,怎麼小說裡永遠只見越來越瘦的女人。
這本書的前三分之二,掉書袋與衛慧的想法融合得恰到好處,讓人看見她聰明的地方與寫作的天份,但是收尾的三分之一使得整本的格調減弱了不少,前後思想精緻程度的差異彷彿不像同一個人所作,最後落得像部高級言情小說,感覺後面做得有些虎頭蛇尾了,有些慌了,再沒有開頭那樣氣定神閒地經營了,於是從一開始帶有情感思索與生命對應的格局中,破格成一群潑皮無賴自私情感的結束。
我一直在思索創作的永恆性。真正偉大的作品必然兼具永恆性與普遍性,普遍因此能觸及人心,永恆則造就偉大。人生的題材與組合很快就可以被書寫完畢,於是創作永遠逃離不了傳統,無法永遠作出斷絕的創新,然而為什麼持續有書寫作品的產生呢?我心裡有個胚胎的答案,正因為《上海寶貝》過於失控的結尾而孕育,但是還不曉得什麼時候會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