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學術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昨天才談到如果不會寫的考題怎麼辦
人家就說就僅有的一點印象同語反覆就好
這點真的是令我覺得很僧氣
因為宋明理學看來看去不是就在同語反覆嗎
真的是氣屎人耶

舉剛剛讀的陸九淵心學來說好了
書上分為六點

1.心即理
2.仁即此心此理
3.本心善性同於天道
4.此心此理即是天理
5.宇宙便是吾心
6.吾一性之外無餘理

看起來好像有點不同
不過2-6點其實就是1的不同的說法
就連每個子題裡面的解釋也通通是在講一模一樣的心即理
馬的咧,真的很僧器
明明是一樣的東西幹嘛用一堆亂七八糟的方式講成長篇大論
(難道是為了實踐理一而分殊嗎)

更該死的就是我就是只能寫出心即理
剩下的同言反覆功力未到家
雖然答案都是一樣,篇幅卻差很多
罩門啊罩門

哲學的學問方式真的很令人掉頭髮耶
有點像是數學的證明題
不過公式可以像千百個孫悟空跑出來
有千百種等同式
就有了千百種不同的證明進路

不知道哲學家多不多禿頭























洪娜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今天天氣真好,涼爽,太陽大,雲很薄
這麼好的天氣卻讓人在書桌前有些坐不住
突然就驚覺到這或許是種美好時光的招喚吧
像《牡丹亭》的杜麗娘坐也坐不住
就是想要到花園中逛逛
是一種擋也擋不住
不能被時代和經典所禁錮的春心蕩漾

現在在讀戲曲,複雜的體制很令人頭疼
可是讀起劇情分析的時候,又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
雖然是俗文學,卻非常真實地寫出了人的普遍性
落在人性上頭的那種,使人讀起來的感覺就是那麼有血有肉
有很強的生命裡蘊含在裡頭

戲曲勃興的當時,湯顯祖用戲曲去反抗高壓政治與宋明理學的無人性
在理學家一天到晚討論心性如何超越、如何成聖的時候
將關懷放到平凡人的身上,不要再談超越不超越了
為什麼我們要脫離情呢?脫離這些讓我們能有苦有樂的直接情緒?
在哲學中,這些情緒是人生困擾的來源
在文學中,卻是我們人生在世最能真實體驗到的一切
不要談聖人了吧,在我們所處的世間找尋我們的感動就好

難怪安祈老師這麼喜歡戲曲,每次讀著讀著
似乎都還會想起她那好柔和的聲音,還有當時從她的課堂裡得到的感動
戲曲把整個環境都架構了起來,有舞台、有主角、有劇情
還有什麼比戲劇更能直接指向真實人生感動的呢?

所以我們一邊看好萊塢一邊罵好萊塢膚淺
就是無法割捨那種藉由最通俗的元素所勾起的心裡感動
通俗的力道很強,藝術的力道很深
無論我們怎麼取捨、怎麼權量兩者的平衡
都代表著現實人生對於底層生命感動的尋求
不用透過工夫,也不用透過形上學,不用透過知識
不用給自己下一個成聖的目標

每當這樣美好的天氣心底就有一點落寞
當是一種無法實踐春光的感慨吧
如果是出門開心地遊玩了自然也不會去傷春悲秋
在春光下感到哀愁擇一定是困窘在閨房裡
有所追尋卻無法實踐的那種情緒了

因為準備考試無法實踐春光(然而秋天也快過去了)
就算考完試了勢必還有許多原因無法實踐春光
不一定出門就會開心
連欲求快樂也是種苦(用佛教的說法的話)

似乎只有像嗷嗷那樣睡得好熟
才是超越人生困窘最快的方法吧























洪娜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麥當勞現在推一個買大杯可樂就可以續杯的活動

大家不免又想到美國生活裡理所當然的soft drink續杯竟然在台灣只是個短期活動

又如火如荼地吵了起來,一派支持在台灣不能是常態,一派支持美式作風



就跟costco在台灣引起的無條件退貨炫風一樣

總有假道學者會跳出來說,雖然我不會亂退貨亂續杯

可是總有些婆婆媽媽會作這種事,所以還是不要有這樣的服務來得好



這令最近在讀思想史的我感到非常困惑

中國哲學思想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就一直有很重的道德意識存在

道家的形上學或是墨家認識論最終沒有成為主流思想

(更有許多學者認為墨家認識論之衰微是後來中國人對科學發展沒有太大興致的起因)

這麼一個以道德自律文化為主幹的國家,現在竟然道德感不如資本主義帝國?



先不要講美國好了,先講台灣

因為中國大陸可以不用講了,文革徹底把傳統破壞掉

光是香港迪士尼連連傳出的醜聞(內地遊客隨處大小便之類....)

就夠讓人毛骨悚然了



而台灣的知識份子(部分集合)常常顯得刻薄而缺乏關懷

自己懂了道德懂了禮貌,看到別人不合宜的行為不是去糾正,或是反身自省

竟然是拿著自己的標準去批評!這是什麼道理?

能夠擁有文化禮節等修養是我們的幸運,而不是驕傲

個人所背負的環境不同,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足夠的文化水準啊



要是以儒家的說法來看的話,不準人家續杯

就是把人民當賊了,以賊之心度人,自己何來君子之腹

以德化民,這個我們從小讀到爛的概念

不就是說執政者先要反身要求自己的道德

然後用這種道德力量去使人們提升嗎?



其實儒家是有正視到人民水準的

他們覺得知識份子(當時是以貴族為主)有權利能夠有文化教養

你就該做得比別人還多,因為老百姓什麼都不懂,是知識份子的責任

而不是去嗤之以鼻,認為這些人怎麼這麼差勁



或許有人說只要一但開放續杯,或是無條件退貨

必然會受到奧客群眾的糟蹋攻擊(因為我們很有道德,別人可不)

這是因為台灣社會文化如此啊!

我不知道這種言論是用什麼角度來界定奧客文化是種風俗習慣的?



奧客與不合理的消費環境間或許是種惡性循環

誰先造成誰的我不清楚

不過誰知道開放續杯過了五年十年後

會不會大家都習慣了這種方式,而不會覺得是珍貴難得的貪小便宜時機

就會喝飽了就夠了,不會招朋引伴十個人喝一杯這樣?

或許一開始會有緩衝期,可是在不危及到商業利潤等等的考量下去運作

何為不可呢?何況是成本低廉得不得了的soft drink



美國當然不是每一間都可以refill,也當然不是每個美國人都很有道德感

不曉得為什麼台灣人要自己認為自己文化不如人

我在這裡並不是要同意或否定這種自助模式

因為背後可能還有牽扯到一些商業考量並非我的專門

比較令人喟嘆的,是為何我們的知識份子如此缺乏同情與基本的道德堅持



不過這其實也不是現在才有,當初道家會提出形上學也是在這種環境下產生

道德意是基本上沒有什麼錯,錯在人心的狹隘

而道家就認為人心的狹隘就是因為知道太多有的沒的所造成之禁錮

知識份子了解了知識,就用這個去壓迫其他群眾

又何嘗不是種洪水猛獸之徒?



研究知識或許很困難,但突破人心的侷限

也像探討宇宙的起源一般,怎麼樣也依循不出個路途來。























洪娜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今天讀了孔子,因為看了比較淺顯的書

總算是對於這位至聖先師有一個比較清楚的了解了



國高中時讀論語,覺得非常無趣

好像是用文言文念倫理與道德

講的也不過是簡單的道理

而課本又老是把孔子寫得像神

我是看不出為什麼這位先生會這麼偉大

只覺得他的光環太逼人,讀孔子、論語只是種非讀不可

不讀就不是個中國人這樣



大學的時候重新認識孔子,一起頭就是困難的書目

在對哲學詞彙跟一些基本入門都沒有的情況下去念孔子

又雜混了一些新儒家的解釋,一切變得很穿鑿附會

好像因為他是聖人所以我們必須用這種角度去解釋他一樣

所有的理念都變得複雜而混亂了



不過現在終於有和孔夫子比較交心的感覺了

當我了解原始社會,了解道德之後



牟宗三先生說周文疲弊是造成先秦思想百花齊放現象的一個起始點

這大概就是說在春秋戰國時代時,那些哲人看到周的衰敗

導致社會政治都很混亂,所以開始想一些問題

就像我們看到很多社會新聞,就開始反思到底是哪個環節出問題那樣

然後孔老先生開啟了一個自覺的先驅

也就是說,他是個比較鐵齒的人

當大家說颱風淹水是因為豬公養得不夠肥的時候

他要大家去想是不是堤防沒建好

總之就是把很多事情攬到人身上去想



另外就是一個道德教養的問題

在一個到處都是5566團體的時代,他像王力宏那樣地出現

孔老先生是個實踐型的人,他要把自己覺得合理的道德規範身體力行

所以有點固執,而有時候理想太高了,變得有點讓人為難

就造成當時君王的不諒解,也造成後來學子的不諒解(超現實的生活倫理指南)



在很黑暗混亂的時代,大家都亂插隊的時候

突然有個人跳出來教大家要排隊

這是他在禮的規範上的成就



在大家心靈淪喪的時代,大家都想偷雞摸狗的時候

突然有個人跳出來教大家要心靈修養,修行自我

這是他提出的心靈改革



所以孔夫子很重要

只是從來我們理解他、切入他的角度都不對

還不知道他怎樣,就要人家崇拜他敬仰他怎麼可以呢



如今我可以比較和孔子心靈相通也許也是因為年紀大了

發現原來社會上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人

才能明白當時孔子那種理想堅定的改革是在怎樣的喟嘆下產生的

那種心情很像走一趟中國城,結果碰到一堆沒有禮貌沒有水準的傢伙

終於忍無可忍決定在中國城創辦一所學校

教他們賣東西要有良心不可以賣黑心貨

水果爛了就要丟掉不是跟新鮮的擺在一起長果蠅



我想孔夫子提出的一堆理想,大概就是基於這樣的心情吧。























洪娜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