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很難定位的RAW,大概和搶張惠妹的演唱會票一樣困難,畢竟一客1850+10%的價格就能吃到名廚料理,實在讓人想撒鈔票朝聖哪。
沒有附設停車場,但餐廳對面就是停車場,無遮蔽(中午停車很熱),一次一百元。
一入店裡就聞到舒服的香氛,感覺好像到了Aveda要做SPA。
桌花小巧漂亮,本來想仿照這些花材回家自己插,結果除了綠色圓球狀的小菊外都買不到,店員說上圖那花材,都是進口花材(就是住在花店的冰箱裡那種嬌滴滴的花),沒想到這桌花也不簡單哪。
鄉民都有說,麵包很划算一定要點,所以不免俗地來一份。帶著甜味的打發奶油和蕎麥粒的搭配很有趣,麵包是熱的(也是這一餐唯一有溫度的食物)。
第一道菜很快就上了,燒番麥。
我們自己取的名字啦,畢竟RAW的菜單就有名在沒菜名,只寫出三樣主要食材。
玉米筍外面裹上玉米粒,用烤玉米的方式呈現。冷菜,沒有溫度但口味重、作法帶有新意,是個不錯的開胃起點。
上餐的節奏不快不慢,開放式的廚房本身就是個風景勝地,是每道菜之間的清場時間最值得關注的地方。
RAW的外場內場人員都是年輕的型男美女,尤其觀察了很久後,我發覺內場的小帥弟們每個都是抓過頭髮才來上班的!
第二道菜,開源社鮑魚。
柔軟度恰到好處的鮑魚切塊與筍塊搭配,醬汁是大蒜味重的青醬加上一些三杯的調味,吃起來…就是個開源社醬汁的高雅版哪!
然後這道也是冷菜,舖著石頭端上來讓人感覺會有石頭火鍋般的熱度,結果看來就是禪意的裝飾。
第三道菜,蔥類一家親。
大蔥泥打底,點綴鹹香的碎培根,上面放了珍珠洋蔥和細蔥,再淋上橄欖油和巴薩米可醋。
擺盤很漂亮,而且非常有新意,一樣是道冷菜,完全呈現蔥蔥蔥們清甜的那一味。
第四道菜,多重寓意的TACO蔥油餅。
基本上的概念是墨西哥TACOS要沾酸奶油吃的那種玉米餅,但和日文的章魚也同音,所以上面的餡料有章魚塊,配上些點綴的柴魚,吃來有章魚燒的感覺,而奇妙的是,這餅的基底其實是個圓形的蔥油餅加蛋,是個充滿奇思妙想的菜餚。(一樣是沒溫度的)
第五道菜,鴨肉haggis。
上面那堆是鴨雜和藜麥、薏仁等雜糧穀類的結合,這完全讓我想到蘇格蘭的haggis,就是用羊雜、香料、燕麥攪和一起的料理。
襯著鴨肝熬出的湯底,服務員請我們攪拌著吃。
攪拌吃是對的,因為單嚐鴨肝湯底,會感覺,這湯底應該聚集了整座養鴨場的鴨肝精華,而且這座鴨場的鴨子,如果以人來譬喻,應該都有狐臭的困擾,排山倒海的鴨味讓我幾乎可以感覺到鴨毛在身邊飛舞的天女散花情境。
然後也是沒溫度的菜,應該有助於讓鴨味收斂一些。
第六道菜,鱒鮭沙西米。
鱒鮭的油脂不像鮭魚那麼濃厚,配上清爽的蘿蔔(旁邊看起來像濕紙巾的東西),讓我們暫時從鴨的世界中告假,而點綴的破布子也很清爽,這就是所謂的台日融合fusion風吧。
第七道菜:燉牛頰牛肚。
兩個像旺旺波貝仙的是用西谷米做的,搭配燉得軟爛的牛肉可以增加口感。
牛肉的燉法是墨西哥式的,用了Mole莫雷醬汁,據說傳統莫雷醬會加入大量巧克力味道,所以上桌後,服務生人員會煞有介事的像現磨胡椒一樣,當場磨上台灣生產的黑巧克力。
這道菜也是沒溫度的,然後醬料味道太重,讓人忍不住追加了調酒一杯。
話說RAW的調酒真是超讚的!是目前喝過最驚豔的調酒了。
基酒提供了飲品的結構厚度卻不生酒精味,和所有材料完美融合,好喝。
不過切記點酒單上的產品就好,後來一時興起出了考題說想喝琴酒基底的調酒,結果讓吧台自由發揮的結果,就是一杯喝起來跟一般雞尾酒差不多,酒精和材料各自生活的味道。
第八道菜:芒果冰淇淋
爆點在中間那球用打發蛋白作的糖球,用以包裹芒果醬、芒果冰磚,呈現流沙包的視覺效果。另外還有桌邊服務挖上的急凍牛奶冰淇淋(下面那些像麵粉結塊的東西),好吃,很舒服的收尾。
不過整體吃完的感覺,精彩的點就是主廚菜單的巧思,但和現場師傅的功力連結不大,似乎都是只要年輕學徒能擺盤出來就好的料理,比較少火候掌握度那一塊的氣概展現,但這也就是為什麼可以有這麼多小帥弟在內場、店裡可以像Aveda一樣香噴噴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