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要耐心等待 仔細尋找
感覺很重要
寧可空白了手
等候一次真心的擁抱
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
一定會遇到對的人出現
這是戴愛玲的一首芭樂歌(一聽就覺得是為了煽情而生),最近她出了新專輯,拿這段副歌老調重彈當新歌的引子,讓我想起前一陣子看的電影「PS. I Love You」,號稱最強催淚彈,放映五分鐘就讓人找手帕。
老實說,電影本身並沒有讓我產生什麼悸動,對我而言,哭點大概就是看著我最愛的希拉蕊史旺(圖中,本片女主角)那麼傷心的樣子,頓時也覺得心疼無比呢。不過其實她更適合演有挑戰性的影片來展現實力,不然演這種浪漫唯美片,真是辜負了(觀眾也不一定覺得合調)。
女主角的友人(圖左,在Friends裡演Phoebe的那位)在劇中有幾句經典的台詞:Are you single? Are you gay? Are you working? 她用這三句話過濾交往的對象,以便確認對方單身、異性戀、有收入,因為她認為自己到了這把歲數,應該可以大膽順從自己心意挑選男人,不再只是被動男人評論屁股俏不俏、吃豆腐的小女孩階段,儘管很多人叫她把標準放寬一點,但她仍深信堅持著自己的擇偶標準,總有一天會遇到「對的人」。
在電影裡,她最後確實找到了Mr.Right,但是在現實人生呢?我們真的能找到對的人嘛?我們身邊的那位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另一半嗎?如果已經有了另一半,才和對的人相遇,又該怎麼辦呢?
我想到媽媽的一個同事,今年也五十好幾了,依然小姑獨處,前一陣子和媽談起,知道她已經放棄戀愛的打算了,決定就一個人過下去。高中的時候,就常聽媽說她很會做人、人緣好,長得也不壞,就是眼光太高,別人介紹的她都看不上眼;直到如今都工作兩年了,才又進一步知道她也非常保守,曾經和一個還不錯的對象去爬山,途中因為山路陡峭,對方自然有些肢體的輔助動作,讓她很不開心,下山後便沒有再往來。當然實際上,男方的行為是否踰矩,局外人也無法得知,不過這位小姑的擇善固執,還是挺讓人印象深刻。
同樣,已屆適婚年齡的大姐,也經常被告誡不要東挑西揀,人嘛,不要孤獨終老就好,世上這麼多沒有離異的怨偶,不就只是為了遵循著人類社會互相依賴的倫理規範,而過著忍耐限度內的生活嗎?
等待不一定有結果,即使世界上真的有那麼一個人,即使若真有冥冥中的力量,在人生的布局裡為自己挑選了一個命定的另一半,對方也不一定會出現,在這茫茫的人海裡,誰又能保證其實生命中的另一半,難道不會是遠在阿拉斯加的狩獵者呢?也許兩人相遇了,將過著無懈可擊的圓滿人生,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們,都在忍受著人生的缺陷裡,咬緊牙根地活著。
所以電影總是太過美好,看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碰到對的人的情節,就像以樂透得主為題材的故事一樣,一定會有人得到頭獎,一定有,但有更多人卻白花了50元,甚至犧牲了一餐便當。
那麼,若是像「麥迪遜之橋」那樣的情節呢?這部電影是我大二時看的,當時看得震撼很大,因為太過細膩真實地讓人察覺到:儘管知道自己抓到了改變人生的機會,但我們的羈絆卻比想像中的還要多,使得人生依然在平淡、乏味的流轉中默默走向終點。
當你以為自己已經找到那個人,卻在數十年後才發現原來真正的那個人並非枕邊人,該怎麼辦呢?該不顧一切地去尋求那失落的一角嗎?還是顛顛簸簸的兩人三腳,即使走得破皮流血,厚繭也已經磨出,無論退不退出都已經無所謂了?你明知道眼前那個人,是尋尋覓覓的終點,但真的要奔向那個跑道嗎?又或許其實對方也並非是真正的失落的一角,還有那麼一點肉眼無法檢視的缺陷點,讓自己誤入了,我們又如何得知呢?
能得到自己給分95分的人生,跟僅有35分的人生,都是人生,甚至都會帶給我們歡笑、喜悅、幸福,各種五味雜陳一點不少,只是比例失衡了。
我為自己的一連串疑問給了個結論:人生是一場賭局,要嘛,就賭下等待,賭一個100分的人生或是浪費了可能原本能有70分的人生,而淪落到20分的下場,要嘛就四平八穩地在70分裡盡力修正。
這不是很讓人悲傷嘛。(如此不圓滿的人生)
這不是很讓人欣慰嘛。(如果我不下注,也還有個勉強及格的人生)
PS. 最近寫的這些都和我的感情生活沒有關係,絕非意有所指的牢騷(聲明一下免得媽媽看了會擔心,哈哈),一切只是在閱聽的過程中產生的思索,要是生活裡真有些困索,恐怕也暫時沒心情動筆了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