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h_desktop1_1024_768

 

結束了南部乾爽愉快的新年假期,高鐵窗外濕漉發亮的地面,提前預告著北方陰冷的迎接。這場雨,從年前一週持續到年後,綿綿不絕,要人渾身都黏膩著透骨的寒意。

 

我很少看影集,只有「慾望城市」隨著重播看得比較完整,近來為了練些聽力和消磨跑步機上的時間,才開始看「慾望師奶」-Desperate Housewife-又翻作「絕望主婦」(我比較喜歡這個譯名)。從慾望城市到絕望主婦,兩部影集,正好代表了畢業前後,我所面對的不同人生型態。

 

「慾望師奶」這個譯名,使我誤以為這是慾望城市的熟女主婦版,但裡面的女演員相貌不甚光鮮亮麗,背景也只是個郊區小鎮的住宅區,相較於光鮮亮麗有如時裝秀的Sex and the City,這樣的設定實在看不出任何吸引人之處。

 

後來才知道這是一部以家庭生活為背景的影集,從住宅區中四個主要家庭出發,揭開許多平和外表下蠢動的人性:事業女強人回歸家庭的無力、完美太太的不完美家庭生活、離婚繪本作家豐沛的感情追求、自私的美麗模特兒太太背叛與矛盾的生活。

 

並非以感情生活為主線的慾望師奶,因出發點的角度不同,而與慾望城市有了明顯區隔,唯一的交集處大概僅有「都有四個女主角」--不好的譯名,果真會毀了一部影集,讓人有先入為主的錯誤印象。

 

畢業前,我看慾望城市,生活如同裡頭自由而不受家庭拘束的單身女郎交際圈;畢業後,我看慾望師奶,發現自己所面對的,已然是由倫理與血緣框構架起的生活。同樣都為行為與想法的背道而馳感到矛盾,同樣都在人與人的互動間免不了地犯下某些小奸小惡,但年輕時顧慮的自我矛盾,卻在擁有家庭身分後,無可避免地擴大了範圍:對自己的父母負責,對自己的伴侶負責,對自己的孩子負責。

 

就是這種無可避免,而必須承擔的人際關係,左右著housewife的生活。

 

小時候我從不覺得自己需要與父母的朋友、家裡的親戚保持什麼友好關係,只與學校同學、萍水相逢認識的朋友們互動;隨著年紀漸長,才發現與親人的交際圈友好,同樣也是與親人友好,透過另一種社會倫理的交往價值,維持親族間的感情認同。

 

Housewife不只需要個人的心理醫生,同時也需要與孩子的導師維持聯繫,與孩子朋友的父母經常聚會往來,與先生的部屬、長官互動,甚至與他的律師共同為家庭財產伸張權利;Housewife也要面對父母的黃昏之戀,各種隨著成長疑惑而解開的家庭秘密,喪偶、病痛、獨居的生活型態。

 

影集的編劇是個男同志,卻將女性在面對家庭這個人生階段的心理刻劃入微,他了解自己他母親對於母親這個身份有多麼困擾,多麼措手不及。我們所面對的生活,被許多群體所介入,成就著自己,同時也影響著別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洪娜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