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606

圖說:字母表對我來說,比管理reference的軟體還實用多了…

來英國已經半年了,經過了夏季的陰雨,冬令時間後逐漸漫長的黑夜,現在日照時間正一點一點地加長,天氣也維持著大部分的晴朗;情人節過後,超市裡開始賣起復活節的蛋型產品與彩蛋巧克力。雖然空氣依然冷冽,氣溫仍在零度左右上下著,但整體來說,二月有著讓人慢慢爽朗起來的氛圍。

有時走在街上,努力意識著自己走在這個國度的感覺時,仍會相當驚訝自己竟然離開了台灣,畢竟留學這回事,幾乎完全不在自己的人生規畫裡,畢竟高中畢業後就沒再認真碰過英文,和小喵喵交往後也從來沒有兩人分開超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過,加上自己對國外生活根本沒有任何浪漫憧憬與想像,要不是因為突然地神經斷線作了這決定並且一股作氣拼完,否則根本不可能會出來了。

和一個在園區工作的朋友說起這感觸,他回說「我也不敢相信我自己竟然沒有出去念書」。想起十年前認識這朋友時,他大學即將畢業也順利直升了研究所,出國拿博士似乎是他的人生規畫之一,我大學時他在服漫長的國防役,之後進了園區工作,他剛來新竹不久時我們一起吃了頓飯,就像我剛上大學時兩個人碰過一次,之後就各自待在新竹這個無趣的科學城沒有再見面。

人生的計劃不一定會實現也不一定要實現,甚至實現了也不一定會帶來什麼好的結果,不去實現也不會因此損失什麼哪。

這半年來自己多多少少還是有點改變的,像是變得比較習慣看書,因為課前閱讀的期刊文章實在太多了,資料量壓得人喘不過氣,不看又不行,聽力已經夠差了,不靠些課前閱讀先建立些概念基礎,上課的壓力就會更大。稍微能閱讀後,對於中文書的渴望程度就更強了,託家人的福手邊有幾本中文的閒書,是的,別人都請家人寄中文參考書,只有我在帶閒書。但能夠充分理解地閱讀實在是太令人興奮了,看著熟悉的中文,了解每個句子的語法及用詞用句結構,和總是朦朦朧朧地看著英文期刊的感覺完全不同。不過我相信,如果不是閒書而是中文期刊論文,閱讀障礙還是會持續的。

最近在看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這本書,其實就是村上春樹以身為一個馬拉松跑者的身分寫下的一些跑步筆記,和他的小說作品比起來,當然不是什麼精采之作,只是因為在英國的這些日子來,我的運動量也變得頗大,慢慢可以體會村上春樹這種以肉體折磨去精進寫作體力的心情。在這本書出版之前,我剛接觸村上作品時(大約是國中),就耳聞這位作家以跑馬拉松的方式鍛鍊著寫長篇小說的體力,雖然聽起來是肉體與精神兩個平行境界的事物,不過開始嘗試寫短篇小說(約一萬多字)的我大概能摸索出那種寫作時,必須韻律著持續精力耗損的感覺。

就像現在寫微網誌大家天天都有話講,但要靜下心來書寫成篇有架構的文章時,會突然覺得語言組織怎麼會是這麼勞神的事情,寫不出來還是小事,若是寫得出來卻沒有體力與堅毅的精神力量去建構文字與想法,就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了。

這種痛苦與熬寫學術報告的痛苦是不太一樣的兩回事,對我來說,寫學術報告折磨的是沒東西可寫的坐困愁城,像是找不到支持反駁理論建立論證的信度,或是自己壓根兒也沒有足夠強度的論點之類;寫作則是有了一堆想法卻沒精力寫完(合乎架構地產出),而還在與精力搏鬥時,那些靈感的強度也正慢慢減弱中。就像我兩小時前大概就有這篇想提的所有素材,可當我把這些破碎的想法利用組織性的語法輸出時,寫了一小時也才及義了不到一半。

這狀況就有點相似於主管們從不自己寫東西,通常就是叫下屬過來,講他要什麼要什麼,然後使人回去寫,再一遍又一遍地批評說那不是自己要的東西,在折磨執筆者中產出結果。我在職場時總是非常納悶,你要的你都說出來了啊,就算打成逐字稿都算完整了,為什麼還要這樣苦苦逼著別人寫出你的想法?後來才認真體會到,說起來真的是容易,寫起來,尤其是自己執筆時就難了 (尤其有太多人都是只顧著把東西倒出來卻不想組織思考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洪娜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