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hanna-puppet-46174

研究的結果經常會推翻原本的假設。

本來一直以為自己明白作出這些選擇、那些決定的原因,但卻漸漸發現,我比想像中更不瞭解自己,或者說,人不一定有能力瞭解自己的思維與決策。

人們以為只有自己知道那些沒說出口的故事,但實際上,可能連自己也只擁有了錯誤的假設,只是沒有去證實,便一直以為假設正確,導致經常只看到壓倒了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認為那根稻草,或和稻草綑在一起的草團,是壓垮自己的原因,卻忘了檢視駱駝的體力與心理狀態,也許根本不用任何一根稻草便能使其腿軟。

之所以看不見真正原因的關鍵,也許在自我檢視時難以避免的盲點,也許是自己還沒有能力去證實假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成長,必須有一天能真正分析了解自己的每個行為動作,都有一條隱形的線牽連著,像是傀儡般,被縝密心思那複雜的佈線操控著作為。

匆匆一年的英國研究所歲月,實在說不上累積了多少專業知識(又不是補習班,怎麼可能?)但有些無形的變化確實發生著,在一再被挑剔的思維連貫性挑戰下,逐漸懂得怎麼把一件事情了解清楚,不過對於身外之物,要說了解清楚也實在是太過自滿(研究這個行為,做得越多,話越不敢說得滿,假設越不敢認為正確),倒是用來分析自己,慢慢有了點頭緒。

像我一直以為自己沒有當初想像地愛採訪這件事,是因為不喜歡社交,直到最近才了解,我不愛的是我所得知與傳遞的訊息,都是透過第三人(公關、發言人等)所操作出的面向,在被利益相關者詮釋後的事件,讓人無法得知事實;當時我也懷疑自己是否有資格發表文章,那些訊息並非皆為我所經歷過的體驗,或即使體驗了,我也沒機會去證實其本質是否如資訊提供人所述,又即使我知道了事實,事實又不一定都是適合被揭露的。

我依然保有當年看報導文學時的激動與傷感,依然享受環境與人物的真實互動,依然關心我所未觸及體驗的另一群人生,但當時的我不懂自己該如何審視接觸到的事件,以及如何看待自己所寫出的訊息,雖然單純論及工作而言,首要顧慮的絕不會是這些既不會帶來收益也不會提升閱覽率或客戶案件的雞毛蒜皮,但對我來說,卻是一個答案。

沒有這一年的折磨,我想我還要再晚一些才學得會怎麼去找答案。即使從來也沒在課堂上正襟危坐地學怎麼找答案,但終究是有些思考邏輯被建立了起來,在一次又一次被揪出弱點中,開始學會如何補強思慮而不被攻破。

如果人都能確確實實地回答自己心中的疑惑,人便不會時常感覺茫然了,即便那個答案對現實生活沒什麼助益,但心境的豁然開朗卻能解決很多窒礙的情緒,找個出口,不是去打牆鑽洞,而是一場著著實實的摸索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洪娜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