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09a984e08490de0674fe38a9bc4e7e

圖為高中時的壁報比賽作品,字是班上很會寫POP字的牧牧同學幫忙寫的,打背景的黑底表現方式是大姐指導的,是我個人特別鍾愛的作品。

有的時候學習不只是為了要熟練,而是去認識、去了解。

「樣樣通,樣樣不精」看起來好像一枚貶義詞,講人什麼都想沾一下,真要去考驗考驗他,卻是怎麼也玩不出花樣來的。但真的有樣樣精通的需要嗎?專家固然有其市場獨特的價值,但對於我輩這種平民百姓,學個通識反而增加生活樂趣。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學新樂器,主要是因為學業成績表現平平,老擔心自己考不上好高中,不如學個音樂或美術,這樣即使學科成績低一點,也還有機會加上術科表現考進好學校的音樂班、美術班,雄中音樂班就是我當時夢寐以求的第一志願。

不過自己學科成績平平就算了,術科學起來表現也沒有比較亮眼,往往學沒多久就卡瓶頸,失去熱情而不想繼續,便開始繞著媽媽身邊轉,哀求學新樂器來另闢新徑,但結果也只是同樣的失敗輪迴,興致撐沒多久就變成不耐,倒是樂器因此而購入了不少,那些耍賴花錢的歷史,就這麼證據確鑿地擺在眼前生塵,不斷提醒著我那些生疏的彈奏技能,那些樣樣不精的異想天開。

幸好我的學業路上一直有著吊車尾的好運,最後還是循規蹈矩地一路念完普通班升上大學,再也與音樂班、美術班無緣。說起來,我的美術天份還比音樂好多了,至少求學路上我還領過不少寫生、教室佈置、宣導海報的獎狀,音樂則連YAMAHA的六級鑑定都沒考過(兩個姐姐都考過了)。

曾經學過的樂器種類,自己都不好意思講出來,除了鋼琴學了六七年,國小加入二胡社所以二胡有學三年外,其他大概都是一兩年內就陣亡。

在我還是孩童的年代,小康家庭的家長們最流行送小孩去學鋼琴,那是個還有YAMAHA音樂教室的年代,幼稚園同學除了在校園見到,也會在電子琴班見到,從來也不懂得彈鋼琴的媽媽們就這樣陪著孩子上音樂課,坐在長椅的另一側,坐鎮整小時亂哄哄吵鬧鬧的電子琴彈奏練習;此外,一星期還得送小孩去一次鋼琴老師家學琴,我的母親就曾因此在返回工作崗位途中出了車禍而額頭上留了疤,幸好是那種表面有點不平整的組織腫塊,不是色素或線痕的,隨著時間過去便也不那麼明顯了。但因為自己不成材的個性使然,母親的犧牲也沒讓我從此奮發練琴,現在想起來,真恨不得坐時光機回去毒打訓誡當時的自己哪。

除了得陪著枯坐上課,送孩子學琴外,課前家長們還得再花一番功夫壓著孩子練琴。聽過鄰居孩子生疏練琴演奏聲的人應該都曉得,那些不順、指法老是卡關轉不過去的樂聲有多麼讓人不耐煩,更別說小朋友們總愛耍賴不肯練琴,彈沒兩下就哭哭鬧鬧的折磨了。

另外一種時興的樂器是小提琴,通常國小中高年級後,體格大了點,手勾得住琴把時才開始讓小孩子學,不想輸在起跑點的,買把兒童小提琴也可以提早開始學琴。鋼琴聲讓人不耐,小提琴的練習聲則是刺耳,一般家庭也不可能有練琴室做隔音,書寫至此,我真是非常佩服當時的家長們培養小孩學音樂的耐心,不但得忍受魔音穿腦,學費也多半貴得驚人,一個小時的課基本也得花上千元,但這全不是吃米不知米價的小朋友們所能認知的部分,他們只管耍脾氣不肯練習便是。

那是個普遍來講經濟平穩而富裕的時期,五口之家的組織還很普遍,音樂老師除了在學校或音樂班上課外,還有鐘點費高的家教可以兼差,學音樂的孩子也源源不絕,收入好形象佳,一度成了醫生娘的熱門候選行業。但現在似乎景況已經大不如前,正當生兒育女年齡的人們必須靠更長的工時才能維持生計,孩子生得少甚或是不生的家庭規模已經成了主流,加上房價貴,居住空間小,連擺鋼琴的地方都沒有,學鋼琴的風潮似乎便隨著富裕年代一同消逝了。

拉咧拉雜閒扯了這麼多,要說的心裡話,或許是有點為自己辯護的成分在,其實學習不一定是要為技能熟練而存在的。像是鋼琴、小提琴這種一兩年不練習就會技巧生疏的學習,嚴格說起來,如果沒有持續地演奏下去,也許在考高中前就因為課業忙碌停止學琴,也許在考大學前放棄了練習,之後再也沒有拾起過,那麼當年再怎麼熱切地學習,終究也會在時間的稀釋下變成了不精通的曾經,那結過厚繭的指尖,慢慢也將變得柔軟而細緻。

或許再也無法翻著譜一口氣彈完一首蕭邦的曲子,甚至連辨識五線譜和樂符節拍都變得困難,但終究我還記得碰觸樂器時聲振的觸感,了解複雜指法的難度,明白某些聲音是要怎麼屏氣凝神才能細緻地發出,判斷得出樂手精湛的技藝需要多少耐著性子的,寂寞的反覆練習。

也許忘了怎麼演奏,但不會忘卻那些實際經歷過的感官體驗,樂聲一旦響起,指尖還記憶著抵押住琴弦時的疼痛感,理解著每口換氣的必須,保留了一定的鑑賞能力,而這種鑑賞的能力是種設身處地的體感認同。

就像現在時興的觀光工廠,旅客們蜻蜓點水地學樣兒作紙傘、打金箔,其目的絕不是為了讓人多增添一樣技能,而是讓人在未來接觸曾參與製作過程的物品時,更清楚魔鬼的細節,一旦知道哪兒是最困難容易出錯的部分,就有鑑賞成品的評判眼光,了解真實價值的所在。

那麼,學習的重點就不是在取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而在於理解體會了,自然也就無所謂「所學無用」或是學不精通的遺憾。

如同自己念了四年的中文系,意不在成為一個讀起任何艱澀古文句就能順成白話的翻譯機,或認得出任何奇形怪字的活字典,而是也許十數年的風霜過後,回頭閱讀那些經典古籍,發現自己比誰都能了解為什麼文化是時代與歲月帶不走、消弭不了的傳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洪娜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