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0607

圖說:從2磅降價到0.76磅的海綿寶寶與派大星小玩偶是我的新夥伴

漸漸能夠了解跑步與寫作的關係。

開始跑步是大二暑假的事,而那雙跑步鞋陪伴我到現在,也將近要六年歲月了,我一邊跑著,一邊盤算著,腳底踩的鞋這麼算起來,足以讓一個小一的學生穿到小學畢業,或是足以讓一個國一的學生穿到高中畢業了,真驚人。

 

我喜歡跑在操場PU跑道上的感覺更勝於跑步機(不過我在英國都還沒看到過PU跑道),或許是因為可以自己控制呼吸、速度與腳步吧,跑步機當然也可以自由設定速度,但每次都覺得調速與身體的脈動連貫不起來,有種被跑帶牽著鼻子走的感覺,讓跑步這回事失去了自主性的快活。

上健身房是我唯一能在這個寒冷國度滿身大汗的活動,但我用跑步機的頻率不高,一方面是因為做起來「心理」上認為比較累,一方面是因為跑步對提升我心跳率的效果偏低,即使覺得很勞累了,速度也增加到時速九公里了,心跳依然在135上下而已,而且一靜下來不到一分鐘就降到110-120左右,反而心理上認為比較好作的交叉機(elliptical trainer)比較能在心理與生理效率上達到平衡。

但對肌力的負荷,其實是elliptical trainer比較吃緊(當然也要在高阻力高速率的前提下),逐漸加強阻力訓練後,可以明顯感到每次練完後大腿與手臂肌肉緊繃痠痛的感覺,同樣的時間區段拿來跑步,倒只是覺得比較喘,肌群完全沒有勞累的感覺。

跑步卻能達到elliptical trainer無法帶給我的,一種空白而韻律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就好像寫小說靈感泉湧時,那種流暢而舒服的境界。

一邊跑著一邊思考兩種訓練方式對身體帶來的衝擊差異,慢慢領悟到跑步之所以讓我覺得比較難進入狀況的原因,是因為必須給身體一段時間習慣跳躍的動作,這個動作還必須配合呼吸,所以一開始必須花些力氣去適應與調節,一旦開始建立起當次跑步的節奏時,跑步就開始變成無意識的韻律,像海浪那樣拍打著,輕風吹著的自然的動作著,就像寫作,突破了難以著筆的必要鋪陳後,就會有一段舒暢的執筆期可以讓人盡情地發洩。

使用elliptical trainer則是很快可以進入狀況,但不太能夠建立自然的韻律感,始終都要費著勁去踩踏,不過少了跳躍動作,只需要不斷地使出蠻力與意志力,是種幹苦活的踏實感,有點像是在工作,打一張單算一張單,而且難以建立韻律感,所以作elliptical trainer也比較不適合思考並且難以思考,必須得一直鍛鍊著肌肉,意識一直清醒著並用於肌肉控制中。

可能就是因為個性的關係,我喜歡自己一個人慢慢地消磨,從不和人一起去健身,因為必須集中精神地把意識放在運動本身,再好好享受那種完成了訓練時自我充實的感覺,是啊,在這個充滿文化與語言隔閡的遙遠的國度,只有完成了鍛鍊的當下,才感覺到自己還能掌握一些東西,像是完成的里程,肉體的痠痛,整個身體都發熱流汗那種骯髒的快感。

像是掌握文字,抓住靈光一現地感觸,讓這些隨時可能消失的念頭,紮紮實實地停留在這個世界上。又或者像是繪畫,用自己掌握得住的線條與顏色去留住終究會變化的景物。儘管沒有什麼可以永久,重要的是在這些用力過的當下,體會到自己確實存在的事實了,無論生活討不討喜,至少要面對的人生,終於是被自己正視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洪娜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